「又多了一間日本來的拉麵啊!」朋友說。
的確,日本的拉麵店,來來去去,其實已經是很常見的事,台灣的消費者跟食客所要求的,也逐漸隨著時間越來越多,要如何在東區這個重點戰區,取得一席之地,而且穩定的營業下去,個人認為是個相當不容易的課題。
在台灣要賣拉麵,不僅要有熱情與個性,最難的是,莫過於讓味覺被動的客人,習慣、接受,進一步想要自己創造出的味道,畢竟同性質競爭的店家,太多了。
好像永遠都有更新的、更吸睛的噱頭出現,攤車噴火槍法式料理頂級肉品期間限定,各家都在努力發掘自己的特色,留住客群。
而拉麵這種食物,是不是能承受住顧客逐漸膨脹的期待,對店家、對客人來說,都是耐人尋味的一件事。
拉麵店一定要有票卷機,而大多數店家的票卷機,都會在第一天發生狀況,山嵐也不意外(笑)
第一天的開幕試營運,只提供豚骨白湯一種可供選擇,基本售價是230,不加一成服務費,額外加上叉燒或蔥,就是300元,而全數加上就是370元,這個定價,在東區並不算貴,但是加上配料的價格,似乎就不是來得這麼親切。
白スープ(白湯拉麵) 230元
新鮮高麗菜、洋蔥、青蔥、黑木耳,兩片叉燒肉,跟一般的豚骨拉麵比起來,有著多色蔬菜的山嵐,顯得清雅自然一些,雖然是背脂系拉麵,但只見一部分的背脂顆粒,其餘似乎已經化成透明的油汁,漂浮於白濁湯上,與同是背脂チャッチャ系的一番星、天下一製麵,八峰亭相較親切多一歇。
蔥爆彈拉麵 300元
翠綠,堅挺的蔥花,以近乎掩埋的程度,滿滿鋪灑在白濁湯頭上,粗大的蔥管體,纖維長、氣味辛辣、後勁強烈,放這麼一大堆在拉麵上,過於強烈的氣味跟堅硬口感,多少顯得有些喧賓奪主,如果改用幼一些的蔥,或切細一點,可能會有更好的輔佐效果。
海スープ(海湯拉麵) 260元
湯底以招牌豚骨白湯構成,澆上由鰹魚等材料精煉的香味油,好像還加入了一些魚粉,深色的調味油,讓漂浮在其上的雪白背脂,顯得更加的明顯,稍微用湯匙拌開,便可看見原來濃郁不透光的豚骨高湯。
魚味豐盈,充沛而強烈的魚油香氣充滿口鼻腔,甘甜的背脂滋味隨之遞補而來,尾韻帶有一些類似煮干拉麵的微微苦韻,相當細微。
好像是一碗,在東京街頭,隨處可以吃到的魚介系拉麵,不過在台北,敢做這麼強烈又是每天定番供應的店,我想應該只有山嵐才找得到。
不過,味道的濃郁度上,沒有白湯來的單純而直接,也許是因為魚油加上背脂,增量的油脂,勢必會讓舌頭對鹹度的感受有些下降,食用當時,一直不小心下意識地用視線尋找是否有鹽可以加(然後覺得真是太失禮了,太失禮了)
備註:吃完兩個小時以後,鼻腔裡仍然是豐盈的魚味,個人很喜歡。
不能小看日本人吃辣的程度(但也不能高估),所以我們選了中辣,山嵐的赤湯,看起來熱辣辣的,但對於敢吃辣的人來說,應該是小事一件。
喝了一口湯,感受到像是日式坦々麺,那種熟悉而明快的辣,是比起辣度,香味更甚的那種,焦香的辣椒粉、辣油顆粒,入口之後,僅維持了一下的刺激,隨後便被席捲而來的背脂甜味、豚骨湯的濃郁給舒緩。
整體跟お帰り的辛口豚骨拉麵,有一些類似的感覺,當然,比起強調甘甜順口的山嵐拉麵,前者的氣味是更強烈一些。
從勝王的擔擔麵,お帰り的辛口豚骨拉麵,到山嵐的赤スープ,都是加上辣油的拉麵口味,而同樣有著那種明快而迅速的辣味呈現,讓我思考,是否由於日本人對於辣度的耐受度較低,相對台灣或是川菜那種深長,循序漸進的辣味,在嘴裡久久不散,完全融入料理口味、溫度、口感的厚重辣度,其實比較難以接受。
叉燒肉在赤湯裡,被替換成炒過的絞肉,絞肉的香氣跟油脂,成了辣油跟湯頭之間的契合,稍加攪拌之後,落進紅色的湯裡,隨麵條撈起,不刻意的存在感相當討喜,不過吃至最後,仍然有一些漏網之肉遺落在碗底,吃完麵之後,用湯匙撈著撈著,好像可以來上一碗白飯。
替玉 10元
在商業蛋黃區,竟然還有這種美好的價格,令人開心。
加麵皆是加細麵,比起粗麵,細麵有更大的表面積,意味著可以吸附更多的湯汁,原來稍嫌不夠的鹹度跟風味,一下便因為麵條的更換而大幅提升,吃來更是爽快。
山嵐的拉麵裡,我嚐不太多妥協,從湯頭的鹹度、油度、麵條,配料的完整還原度上來看,幾乎是把日本本店的口味,老老實實的搬過來台灣販售,如果門口下起雪,這就是山嵐本店的味道。
山嵐拉麵 台灣分店 Yamaarashi(忠孝店)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51巷29號(打開地圖)交通方式:捷運板南線・忠孝復興站・五號出口,步行六分鐘
營業時間:歇業
Facebook:山嵐拉麵 台灣分店 Yamaarashi
官方網站:札幌ラーメン山嵐の公式ホームページです
0 意見